满洲
时间: 2007-03-08 16:00 来源: 点击:
地理
满洲具有地理名称和民族名称的双重意义。作为地理名称,指包括现中国的辽宁、吉林省、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地区(历史上还包括外满洲);作为民族名称,指满洲族。现在我们所说的满洲含有伪满洲国的意思。
概况
伪满洲国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傀儡政权。
1931年,日本发动“九·一八”事件,侵占了中国东北。
1932年3月9日,日本正式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,以溥仪为“执政”,以郑孝胥为“国务总理”,年号“大同”。下设伪民政部、军政部、财政部、外交部、司法部、实业部、交通部、立法院、监察院、参义府等机构。
1934年3月,日本改“满洲国”为“满洲帝国”,改“执政”为“皇帝”,改年号“大同”为“康德”。
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。8月18日,溥仪在通化宣布第三次退位,伪满洲国灭亡。
历史
从1931年长春沦陷到1945年长春光复,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长春达14年之久,长春市变成了殖民地城市。这个时期,长春城市建设进展很快,而长春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
1931年9月18日,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“九·一八”事变。19日,长春沦陷。由于长春地理位置适中,交通方便,地价便宜,军阀势力和沙俄势力影响小。日本帝国主义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,决定把长春作为伪满洲国的国都,妄图以此为中心,推行其殖民政策,控制整个东北。长春沦为伪国都后,城市性质和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。
伪国都是日本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政治中心伪满洲国出笼后,在长春建立了庞大的中央机构。从溥仪“登极称帝”的伪皇宫,到伪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都,特别是日本关东军大本营,均裹以威严雄伟的近代化建筑,竭力显示伪国都的政治尊严和殖民统治气势。
日本侵略者采取“内部统辖”手段,在伪皇帝身边设“御用挂”,指导和监视溥仪行动;任命日本人担任伪国务院总务厅长官,控制伪国务院的一切活动;推行“次长制”,由日本人担任各部副职,掌握实权。而这一切皆听命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,关东军司令部成为主宰伪满洲国的太子皇。在它的操纵下,一系列残害东北人民的《国家防卫法》、《治安警察法》、《暂行保甲法》、《暂行惩治叛徒法》、《暂行惩治盗匪法》、《思想矫正法》等法西斯法律,在长春泡制出笼,并从长春推行到东北各地,长春市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统治的政治中心。
注: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,均为原作者的观点,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,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