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温我国历史上最强大军队之一--唐朝大军的一场令国人自豪的战争:大唐铁骑VS阿拉泊游骑军!

时间: 2007-10-18 21:38    来源:    佚名     点击:

■锦臣(llhhjj2974)

高仙芝(??755年)本是高句丽人。出身于将门之家。父名舍鸡,起初在河西军做事,后立军功,官至四镇十将、诸卫将军。仙芝姿容俊美,善于骑射,骁勇果敢。少年时随父至安西,因父有功授游击将军。到了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,并与父班秩相同。他先在节度使田仁琬、盖加运手下任职,未受到重用。后夫蒙灵?发现了他的才干,一再提拔重用。到了开元末,即升任安西副都护、四镇都知兵马使。

(在这里对高仙芝的身份作一下说明"朝鲜"这个名称含义很复杂,若表示古地名、古国名如檀君朝鲜、箕子朝鲜、卫氏朝鲜等,则其境皆大部位於今日中国之域内,且其时代与唐相距甚远;若表示近现代的地名、国名,则与唐代更扯不到一块去。

高仙芝是高句丽人,在他所处的时代,朝鲜一词没有任何现实的意义,高句丽则一直是中原王朝属下的一个地方政权,在它被唐朝收复之前,其地位与五胡、十六国、南北朝时期的许许多多割据政权并没有什么两样,只是它偏居一隅,残存较久而已,隋之所以要征伐高丽,正是要将南北的大一统进行到底,而并非对外扩张。高句丽是中国历史上的古国,其来源是夫余之一部及东北夷中之几支,除了在地域上稍有重叠外,它与古代的朝鲜并没有什么继承关系,与现代的朝鲜在关系上就相离更远了。据通鉴记载,唐灭高句丽後,其国民大部被迁入内地,只有极少数留在或进入今朝鲜境内,因此从人民的继承上来说,今天朝鲜与古代高句丽的关系也是微乎其微的。仅仅因为英文"Korea"来自"高丽"之名,就轻易地在朝鲜和高丽之间划上等号,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,至於新罗、後高丽之後的朝鲜已逐渐走上独立於中原王朝之外的道路,那又是另外一回事,在此不作详论。总之,把唐朝大将高仙芝称作朝鲜人无论如何是不正确的。如果是外国人,他们写书或读书时容易受到"Korean"一词的迷惑,那是可以理解的;如果是朝鲜人和中国的朝鲜族人,出於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,那也是可以理解的;但是,历史的真实,则是不能抹杀的。)

首先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(今巴基斯坦吉尔吉特)与之联姻,由于小勃律地处西域要冲,小勃律的转向使得西域诸国向唐朝进贡的通道被堵死,于是“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”,由于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加上吐蕃重兵驻扎于此,当时的四镇节度使田仁琬曾3次讨伐均未成功(“安西都护三讨之无功”)。于是在天宝六载(747),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,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。高仙芝行军百余日,从安西出发,经过拨换城(今新疆阿克苏)进入握瑟德(今新疆巴楚东北),再经过疏勒(今新疆喀什),翻过葱岭(今帕米尔),过播密川,抵达小勃律特勒满川,最后会师于吐蕃连云堡(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),。连云堡南面依山,北临婆勒川。此时吐蕃连云堡有万人吐蕃兵防守,在激烈的攻防战中,唐军,斩五千人,活捉千人,获得战马千余匹,衣资器甲数以万计。吐蕃在小勃律的屏障被高仙芝拔除了。由于监军边令诚畏惧而不肯行。仙芝只好留下三千兵,让边令诚领着守城,自己率兵继续深入,进逼坦驹岭。坦驹岭山口,海拔4688米,是兴都库什山著名的险峻山口之一。登临山口,必须沿冰川而上,别无其它蹊径。这里有两条冰川,东面的一条叫雪瓦苏尔冰川,西面的一条叫达科特冰川,冰川的源头就是坦驹岭山口。这两条冰川长度都在20千米在以上,而且冰川上冰丘起伏,冰塔林立,冰崖似墙,裂缝如网,稍不注意,就会滑坠深渊,或者掉进冰川裂缝里丧生。2923年,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勘察了一千年前高仙芝先生行军路线后,评论曰:“数目不少的军队,行经帕米尔和兴都库什,在历史上以此为第一次,高山插天,又缺乏给养,不知道当时如何维持军队的供应?即令现代的参谋本部,亦将束手无策。”又叹曰:“中国这一位勇敢的将军,行军所经,惊险困难,比起欧洲名将,从汉尼拔,到拿破仑,到苏沃洛夫,他们之越阿尔卑斯山,真不知超过若干倍。”最后终于以千余人大破小勃律,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。史载“拂?、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”,这个皆震慑降服有夸张的成分,但是帕米尔诸国又重新臣属于唐朝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
数据统计中!!


注: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,均为原作者的观点,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,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。

历史人物

更多>>

  • 和熹邓皇后

    和熹邓皇后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• 明宗

    历史 (1329.1-1329.8)在位,在位8月明宗,名和世,元武宗长子。...

  • 商纣

    商纣王(商纣)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,姓子名辛,一名受,古音受,纣...

  • 李白

    李白 (701762年),汉族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四川江油人,唐代...

  • (一) 舜帝,姓姚,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“重华”,号有虞氏,故称...